二阶效应和屈曲效应
除了静态分析外,还研究了二阶屈曲效应。简单的线性静态分析基于直线构件完全笔直的假设,但实际上,任何构件都可能存在制造缺陷。当施加压缩力时,这些缺陷会引起额外的弯矩,称为P-Delta效应。弯矩也会因屈曲而被放大。构件中的这些额外应力统称为“二阶效应”。
结构设计规范规定,柱和梁的受压翼缘等标准构件应具有足够的刚度以防止屈曲,并且强度足以抵抗施加的力以及因其柔性而产生的任何次级力。然而,这些规则并不适用于像中庭屋顶这样复杂的结构,这类结构必须以类似于规范方法开发的方式从基本原理进行设计。任何程序的基础都是确定屈曲模态振型、屈曲荷载及其相关变形。对这些特性进行简单的估算非常困难,任何近似计算都必然非常保守,导致屋顶设计重量过重。
几年前,奥雅纳公司开发了检查中庭屋顶二阶和屈曲效应的程序,但由于GSA模型的必要尺寸,其使用变得复杂。屈曲和二阶分析比标准线性静力分析更为复杂,耗时也更长。在本例中,屈曲分析耗时超过12个小时。
中庭屋顶的屈曲分析产生了一系列屈曲模态,每个模态都有一个临界荷载系数。由于屋顶的大部分在两个方向上都呈高度弯曲,因此任何屈曲模态都不会影响所有区域。显著的屈曲模态仅影响局部区域——通常是一个平面外的“凹坑”,由相对平坦、跨度较大或荷载较大的区域组成。通过分析和后续计算,估算了临界荷载系数小于10的每个“凹坑”因二阶效应而产生的附加弯矩。对于屋顶的大部分区域,这些弯矩小于5%,但在最坏的情况下,弯矩会增加25%。
另一种称为“突跳屈曲”的不稳定性形式——例如雨伞被风吹翻时——也通过比较P-Delta分析中屋顶曲率的微小变化与初始曲率进行研究。研究发现,在正常荷载下不会发生突跳屈曲,因为屋顶的曲率足以阻止这种屈曲的发生。